《健康心理的表现》说课稿
各位老师:
大家好!我叫蔺晓娟,来自西安东方技术学校,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《健康心理的表现》,选自04年劳动版《德育》第一册,下面我就从学生、教材、教法、学法、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向各位老师说课。
一、 说学生
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,年龄大多在十五六至十八九岁,正值青春期。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,也是产生心理困惑、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。从横向比较来看,进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很多经历中考失利,大多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常被忽略的弱势群体,因而他们的心理问题要比同龄的其他孩子更多发、易发、也更复杂;从纵向比较来看,从普通中学进入技术学校,学生面临的学习环境、学习内容、学习方式都已有很大变化,如何适应新的环境,树立自强自信心,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进而学会主动调节自己心理,将是摆在学生与我们每位老师面前的一道问题。
二、 说教材
1、教材地位及课文特点
这本教材在传统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,具有较强的时代感。其中第一册由职业、心理、品德、法律、权益、人生观等六大方面的内容组成,如果说第一课《谱写新的人生》指出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目标,那么第二课《培养健康的心理》就是完成这个目标所要具备的第一素质。完美的个性和人格要比智力和能力更重要。
2、教学目标
使学生了解健康心理的表现与衡量标准;依周围环境变化,,提高自身主动适应能力,以此深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。
3、教学重点
健康心理的标准
认清环境变化,提高自我适应力
4、教学难点
由理论到实践,以心理健康的常识运用于实践,分析自身的心理状况,从而正确全面的认识自我、把握自我。
三、 说教法
夫子有云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,善于启发、相机诱导,教学效果才更突出。依据三个原则:启发性、主体性、思维性,我采用如下教学方式
1、 开放式教学法
指导学生课前浏览相关事例,预习课本,对书中的小问题提前分析,总结观点。
2、 图示教学法
图片展示相关案例,从典型的案例人物中探究其心理特征、问题。
3、 讨论法
分组讨论,相互交流,把贯穿全课的四个问题分给四个小组,集体协作中总结归纳问题案,各组选派代表陈述。
四、说学法
叶圣陶先生曾说过,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。科学的学习方法既能使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,又能“乐在学中”。这节课学生主要学习方法有二:
1、 提纲法:一节课的内容书本包含了大量的信息,如何直接明了的明白课本的条理,学生学会依结构框架,逐条列出,重点标明,梳清思路。
2、 比较法:以理论分析案例,以案例联系自身,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中,寻找潜在的相同心理问题,比较心理得失。
五、说教学过程
1、实情导入
首先出示一组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心理问题相关数据:13亿、1600万、28.7万,全世界有近13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,在我国心理疾病患者高达1600万人,每年自杀死亡人数多达28.7万人。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很直观的说明了一个问题,随着社会快速发展,竞争加剧,当代人心理承载太多的负担,特别是请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凸显,如青少年犯罪、社会情感淡漠、挫折容忍力差等问题都很普遍,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,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。
2、 整体感知
对于专业化高、综合性强的心理学,我们勿须要求学生去学的很通透,从整体上有宏观的概念,掌握对目前的学习与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基础知识即可。
本课学生要掌握的心理基础知识包涵两个方面内容:
心理现象的范畴,心理健康的表现。
对于心理学研究对象,即心理现象范畴,课本中有详尽说明,但内容偏多。第一小组的同学总结并归纳出来。
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
情绪
心理现象 意志
个性
如此一来,简单明了的这些常见词语,即是心理学研究对象。